人浏览过该文章
IMF上调2017全球经济增速预期 称中国仍需避免快速信用扩张
自2016年夏以来,全球经济逐步摆脱通缩风险、经济数据不断企稳。在此背景下,过去几年不断下调全球增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此次上调了增速预期。
北京时间4月18日21:00,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第一章),与今年1月相比,此次IMF上调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0.1个百分点至3.5%,维持对2018年3.6%全球增速的判断;维持美国2017年和2018年2.3%和2.5%的增速预期;此外,IMF上调今明两年中国增速预期至6.6%和6.2%,分别抬升0.1和0.2个百分点。
不过,增速的提升仍然只是暂时的,IMF仍建议中国应该警惕信用扩张、持续推进改革。同时,就全球而言,老龄化趋势持续、结构性改革拖延导致潜在增速低迷,此外,IMF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风险加剧,且技术进步对于劳动力的冲击不可忽视。
上调2017全球经济增速预期
在活跃的金融市场以及制造业和贸易领域期待已久的周期性复苏的支持下,复苏终于来临。世界经济在2016年第四季度加速,并且这一势头有望持续。
IMF认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活动预计将显著增强,因为在大宗商品价格部分恢复的支撑下,面临宏观经济压力的大宗商品出口国的经济状况有望逐步好转,而中国和其他许多大宗商品进口国的经济增长预计将保持强劲态势。
在发达经济体中,经济活动的增强主要受美国预期增长水平提高的驱动,尤其是在11月大选之后,如果状况持续,将加强周期性增长势头。而在2016年,美国的经济活动曾因库存调整和投资疲软而裹足不前。
IMF认为,在全球制造业和贸易自2016年下半年起出现的周期性复苏支持下,欧洲和日本的增长前景也得以改善。
回顾危机后的几年,量化宽松(QE)释放了天量流动性,然而通胀却始终不见提升。油价在2016年8月到2017年2月期间涨幅高达20%,这主要得益于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冻产协定。此外,随着经济回暖,需求的上升也加速了原油市场供求平衡。这也使得全球逐步摆脱了通缩阴霾。
中国仍需避免快速信用扩张
在2011-2013年期间,之所以IMF大幅下调增速预期,中国和印度增速放缓是主要因素,外加大宗商品处于熊市。2015年开始,人民币又进入了持续贬值通道,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恐慌情绪加剧。
不过,上述情况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不断改善。由于去产能初见成效,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在经历了连续54个月负增长后在去年四季度转正,并持续反弹。今年3月,PPI同比增速为7.6%。得益于PPI环比由负转正,企业盈利改善以及机构改革取得进展,民间投资正在持续复苏。此外,最新出炉的中国2017年第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回升至6.9%,高于预期。
IMF认为,就宏观经济而言,中国今年仍将“稳”字当头,中国在工业去产能以及需求侧再平衡方面成效显著,但是IMF也再度警告称,以刺激政策维持较高增长、过度依赖信用扩张、金融系统复杂度上升等问题仍然值得关注。
此外,不乏观点认为此轮周期即将见顶,长期而言结构性改革才是根本。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认为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反弹更多是下行周期过程中刺激政策的累积效应的集中反映,而非所谓‘新周期’的开始。很难想象,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通过短短的一年多内针对几个重点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就完成了整个经济体的过剩和落后产能的出清。”
警惕贸易保护主义
此次,IMF也不忘在复苏局势下再一次警惕全球保护主义的抬头。随着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法国脱欧”风险升温,这一担忧越发突出。“一个突出的威胁是转向保护主义的趋势,这会引发贸易战。主要在发达经济体中,若干因素(全球金融危机后自2010~2011年复苏以来增长放缓、收入中位数增长更为缓慢以及劳动力市场结构性错位)导致在政治上形成了对零和政策方法的支持,而这些政策方法可能会损害国际贸易关系以及更广泛的多边合作。”IMF称。
眼下各界极度关注的美国政府讨论推出的边境调节税(BAT),其也被称为特朗普“贸易战”的一部分。
也就在4月初,出于对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担心,WTO、IMF、世界银行三大国际机构一致发声,警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三大机构表示,贸易改革步伐缓慢及保护主义抬头影响国际贸易、生产力及收入增长。世界经济体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开放的市场有利于经济增长。
摩根大通国际董事长雅各布·弗兰克尔(JacobFrenkel)近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我们对外开放竞争,逐渐地,国内生产商可能会失业,但如果这种竞争是公平的而不是倾销,那么当然我支持优者取胜。如果海外生产商能以更便宜的价格来生产同类产品,这当然是好的。”
北京时间4月18日21:00,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第一章),与今年1月相比,此次IMF上调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0.1个百分点至3.5%,维持对2018年3.6%全球增速的判断;维持美国2017年和2018年2.3%和2.5%的增速预期;此外,IMF上调今明两年中国增速预期至6.6%和6.2%,分别抬升0.1和0.2个百分点。
不过,增速的提升仍然只是暂时的,IMF仍建议中国应该警惕信用扩张、持续推进改革。同时,就全球而言,老龄化趋势持续、结构性改革拖延导致潜在增速低迷,此外,IMF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风险加剧,且技术进步对于劳动力的冲击不可忽视。
上调2017全球经济增速预期
在活跃的金融市场以及制造业和贸易领域期待已久的周期性复苏的支持下,复苏终于来临。世界经济在2016年第四季度加速,并且这一势头有望持续。
IMF认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活动预计将显著增强,因为在大宗商品价格部分恢复的支撑下,面临宏观经济压力的大宗商品出口国的经济状况有望逐步好转,而中国和其他许多大宗商品进口国的经济增长预计将保持强劲态势。
在发达经济体中,经济活动的增强主要受美国预期增长水平提高的驱动,尤其是在11月大选之后,如果状况持续,将加强周期性增长势头。而在2016年,美国的经济活动曾因库存调整和投资疲软而裹足不前。
IMF认为,在全球制造业和贸易自2016年下半年起出现的周期性复苏支持下,欧洲和日本的增长前景也得以改善。
回顾危机后的几年,量化宽松(QE)释放了天量流动性,然而通胀却始终不见提升。油价在2016年8月到2017年2月期间涨幅高达20%,这主要得益于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冻产协定。此外,随着经济回暖,需求的上升也加速了原油市场供求平衡。这也使得全球逐步摆脱了通缩阴霾。
中国仍需避免快速信用扩张
在2011-2013年期间,之所以IMF大幅下调增速预期,中国和印度增速放缓是主要因素,外加大宗商品处于熊市。2015年开始,人民币又进入了持续贬值通道,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恐慌情绪加剧。
不过,上述情况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不断改善。由于去产能初见成效,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在经历了连续54个月负增长后在去年四季度转正,并持续反弹。今年3月,PPI同比增速为7.6%。得益于PPI环比由负转正,企业盈利改善以及机构改革取得进展,民间投资正在持续复苏。此外,最新出炉的中国2017年第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回升至6.9%,高于预期。
IMF认为,就宏观经济而言,中国今年仍将“稳”字当头,中国在工业去产能以及需求侧再平衡方面成效显著,但是IMF也再度警告称,以刺激政策维持较高增长、过度依赖信用扩张、金融系统复杂度上升等问题仍然值得关注。
此外,不乏观点认为此轮周期即将见顶,长期而言结构性改革才是根本。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认为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反弹更多是下行周期过程中刺激政策的累积效应的集中反映,而非所谓‘新周期’的开始。很难想象,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通过短短的一年多内针对几个重点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就完成了整个经济体的过剩和落后产能的出清。”
警惕贸易保护主义
此次,IMF也不忘在复苏局势下再一次警惕全球保护主义的抬头。随着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法国脱欧”风险升温,这一担忧越发突出。“一个突出的威胁是转向保护主义的趋势,这会引发贸易战。主要在发达经济体中,若干因素(全球金融危机后自2010~2011年复苏以来增长放缓、收入中位数增长更为缓慢以及劳动力市场结构性错位)导致在政治上形成了对零和政策方法的支持,而这些政策方法可能会损害国际贸易关系以及更广泛的多边合作。”IMF称。
眼下各界极度关注的美国政府讨论推出的边境调节税(BAT),其也被称为特朗普“贸易战”的一部分。
也就在4月初,出于对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担心,WTO、IMF、世界银行三大国际机构一致发声,警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三大机构表示,贸易改革步伐缓慢及保护主义抬头影响国际贸易、生产力及收入增长。世界经济体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开放的市场有利于经济增长。
摩根大通国际董事长雅各布·弗兰克尔(JacobFrenkel)近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我们对外开放竞争,逐渐地,国内生产商可能会失业,但如果这种竞争是公平的而不是倾销,那么当然我支持优者取胜。如果海外生产商能以更便宜的价格来生产同类产品,这当然是好的。”